二氯甲烷的分子式:CH2Cl2。无色透明液体,有具有类似醚的刺激性气味。不溶于水,溶于乙醇和乙醚。是不可燃低沸点溶剂,常用来代替易燃的石油醚、乙醚等。
物理性质
理化常数
具有类似醚的刺激性气味
蒸汽压:30.55kPa(10℃)
熔 点:-95.1℃
相对密度:1.3266(20/4℃)自燃点:640℃。
粘度(20℃):0.43mPa·s。
折射率nD(20℃):1.4244。
临界温度:237℃,
临界压力:6.0795MPa。
极性:3.4。
吸收波长:245。
溶解性:不溶于水,溶于酚、醛、酮、冰醋酸、磷酸三乙酯、乙酰乙酸乙酯、环己胺。与其他氯代烃溶剂乙醇、乙醚和N,N-二甲基甲酰胺混溶。
热解后产生HCl和痕量的光气,与水长期加热,生成甲醛和HCl。进一步氯化,可得CHCl3和CCl4。无色易挥发液体,难燃烧。二氯甲烷与氢氧化钠在高温下反应部分水解生成甲醛。工业中,二氯甲烷由天然气与氯气反应制得,经过精馏得到纯品,是优良的有机溶剂,常用来代替易燃的石油醚、乙醚等,并可用作牙科局部麻醉剂、制冷剂和灭火剂等。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比氯仿稍强,使用高浓度二氯甲烷时应注意。
安定性:在一般温度(常温)下没有湿气时,二氯甲烷比其同类物质(氯仿及四氯化碳)稳定。
危害分解性:长期与水接触会缓慢分解产生氯化氢。
危害之聚合:不会发生。
反应性及不相容性:
1.一般金属:於室温下使其少许的分解。碱土金属,锌与其在低温下不形成格氏试剂类的化合物,但高温下易生成卡宾试剂。
2.当受相当於或少于25 克黄色炸药的震荡时,二氯甲烷与四氧化二氮的混合物具有******性。
3.与锂的碎片混合,对震荡很敏感且会******,有时******程度相当剧烈。
4.如果空气中含有高浓度的氧气,或在液态氧中,以及在四氧化氮中有钾、钠、钾-钠合金,种种状况下都会形成******性混合物。
5.硝酸:形成******性产物。
6.强氧化剂:可能起******性反应。
7.强酸:可能起******性反应。
8.铁、某些不锈钢、铜及镍:高温及水存在下会腐蚀此类金属。
9.铝粉:於适当压力,95℃下会产生无法控制的放热反应。
10.胺类:放热反应。
11.会与下列化合物激烈反应:胺类、锂、硝酸、钾化钠……。
12.塑胶、橡皮、和一些涂料表层会被分解。
13.有可能聚集静电荷而引发蒸汽******。
分子结构数据
1、摩尔折射率:16.38
2、摩尔体积(m3/mol):67.8
3、等张比容(90.2K):148.8
4、表面张力(dyne/cm):23.1
5、极化率:6.49
化学性质
稳定性
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。二氯甲烷是无色、透明、比水重、易挥发的液体,有类似醚的气味和甜味,不燃烧,但与高浓度氧混合后形成******的混合物。二氯甲烷微溶于水,与绝大多数常用的有机溶剂互溶,与其他含氯溶剂、乙醚、乙醇也可以任意比例混溶。二氯甲烷能很快溶解在酚、醛、酮、冰醋酸、磷酸三乙酯、甲酰胺、环己胺、乙酰乙酸乙酯中。纯二氯甲烷无闪点,含等体积的二氯甲烷和汽油、溶剂石脑油或甲苯的溶剂混合物是不易燃的,然而当二氯甲烷与丙酮或甲醇液体以 10 :1 比例混合时,其混合液具有闪点,蒸气与空气形成******性混合物,******极限6.2%~15.0%(体积)。二氯甲烷是甲烷氯化物中毒性***小的,其毒性仅为四氯化碳毒性的 0.11%。如果二氯甲烷直接溅入眼中,有疼痛感并有腐蚀作用。二氯甲烷的蒸汽有麻醉作用。当发生严重的中毒危险时应立即脱离接触并移至新鲜空气处,一些中毒症状***会得到缓解或消失,不会引起持久性的损害。
毒理学资料
毒性:经口属中等毒性。
急性毒性:LD501600~2000mg/kg(大鼠经口);LC5056.2g/m3,8小时(小鼠吸入);小鼠吸入67.4g/m3×67分钟,致死;人经口20~50ml,轻度中毒;人经口100~150ml,致死;人吸入2.9~4.0g/m3,20分钟后眩晕。
亚急性和慢性毒性:大鼠吸入4.69g/m3,8小时/天,75天,无病理改变。暴露时间增加,有轻度肝萎缩、脂肪变性和细胞浸润。
致突变性:微生物致突变:鼠伤寒沙门氏菌5700ppm。DNA 抑制:人成纤维细胞5000ppm/小时(连续)。
生殖毒性:大鼠吸入******中毒浓度(TCL0)1250ppm(7小时,孕6~15天),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,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。
致癌性:IARC致癌性评论:动物阳性,人类不明确。关于病人是否应把二氯甲烷视为动物和人的致癌物,动物实验数据和人类流行病学数据尚不充分。然而,鉴于时下在对大鼠和小鼠的吸入研究中的发现,且这些数据在任务组会议之后已可加以应用,故应将二氯甲烷视为一种对人类潜在的致癌物。